同“东挪西凑”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九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,指筹资。同“东挪西凑”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九四回:“我这里正项钱粮,兀自起解不足,东挪西撮
详细解释
指一切平安无事或事情结束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万:概数,多;万事:一切事情;休:休停。指一切平安无事或事情结束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指贪恋钱财和利益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世。指贪恋钱财和利益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9回:“愚男原在快活林
详细解释
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3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无关紧要的东西。疥癞:疥疮与癞痢,两种皮肤病。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
详细解释
指华丽的衣服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2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锦: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。指华丽的衣服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2回:“随即差人
详细解释
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,借指习武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,借指习武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
详细解释
事情的内容和原因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8回。一般作宾语,指事情的内容和原因。事情的内容和原因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8回:“当下戴院长与宋公
详细解释
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补语、分句,含褒义。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
详细解释
比喻雄辩的口才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3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雄辩的口才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3回:“不得贤弟自来力救,便有
详细解释
形容什么都顺从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。形容什么都顺从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1回:“这颜婆惜被那张
详细解释
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善于作战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善于作战。征:征讨。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善于作战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
详细解释
心计难以捉摸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心术:心计。心计难以捉摸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:“不想今日去往无门
详细解释
犹言从长计议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不急于作出决定。犹言从长计议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:“婶子且住,休要急速行,我从长计较,慢慢地
详细解释
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。比喻担负重任的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4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。比喻担负重任的人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比喻不开口说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十二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不开口说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十二回:“诸将见李逵
详细解释
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自谦。薄:轻微;疏:粗疏。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:“
详细解释
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素质等。通:精通;文墨:指写文章、著述等。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。
详细解释
同“如饥如渴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二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要求强烈。同“如饥如渴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二回:“宋江陪笑
详细解释
少一样也不行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十分必需。少一样也不行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回:“林冲道:‘只今番克
详细解释
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,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离开。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,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
详细解释
调动军队;派遣将领;或是调动、安排人力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调动安排人事。调动军队;派遣将领;或是调动、安排人力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指说长道短,挑拔是非或卖弄口才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故意挑拨是非。搬:搬弄;弄:卖弄。指说长道短,挑拔是非或卖弄口才。 复
详细解释
指光线十分微弱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光线等。指光线十分微弱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昏昏暗暗,灵前灯火失光
详细解释
下着鲜血的雨;刮着腥味的风。比喻形势、时局的险恶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下着鲜血的雨;刮着腥味的风。比喻形势、时局的险
详细解释
谓遍天下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遍天下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一回:“听哀告,听哀告!贱躯流落谁知
详细解释
张贴告示,安抚百姓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政府行为。榜:官府告示。张贴告示,安抚百姓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4回:“
详细解释
大将遇上本领高的人。比喻两雄争斗,本领相当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常与“棋逢对手”连用。良材:本领高的人。大将遇上本领高
详细解释
惊慌得乱成一团,理不清头绪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等。慌:惊慌。惊慌得乱成一团,理不清头绪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
详细解释
实话告诉,决不欺瞒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用于说话。瞒:欺骗。实话告诉,决不欺瞒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实不
详细解释
指雪花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雪花。指雪花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回: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,迤逦背着北风
详细解释
十字街头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形容大众谋生场所。十字街头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:“当下去十字街口,不问军官
详细解释
啧啧连声地表示羡慕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啧啧:咂嘴声,表示赞叹。啧啧连声地表示羡慕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
详细解释
暗中射箭杀伤别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,形容在背地里耍手段伤害人。暗中射箭杀伤别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
详细解释
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心情急迫。旦:早晨。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5回:“
详细解释
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。一般作宾语、状语、定语,用于激动、发怒等。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自
详细解释
见“咬定牙关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咬定牙关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六回:“李逵浑身脱剥,咬定
详细解释
士兵勇敢,将帅勇猛。形容战斗力很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多用于战争等。士兵勇敢,将帅勇猛。形容战斗力很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
详细解释
里面和外面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4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状语,指里面和外面。里面和外面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4回:“时值秋残冬到,石秀里里
详细解释
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。比喻适时的帮助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8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。比喻适时的帮助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
详细解释
刮大风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天气等。刮大风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9回:“初时穿林透树,次后走石飞砂,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