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的相关成语

共 128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老子的成语有【言者不知】【众妙之门】【小国寡民】【疏而不漏】【膏烛以明自煎】【得之若惊】【寡信轻诺】【不皦不昧】【知白守黑】【被褐怀玉】【自胜者强】【惟施是畏】【言者弗知】【俭故能广】【虚而不淈】【正复为奇】【知足长乐】【抱朴寡欲】【浑俗和光】【大音希声】【身退功成】【天道好还】【祸福相依】【自伐无功】【知足常足】【福倚祸伏】【自是不彰】【民不畏威】【祸福倚伏】【若烹小鲜】【大辩若讷】【自知之明】【祸莫大于轻敌】【长生久视】【博者不知】【未兆易谋】【知足常乐】【天道无亲】【佳兵不祥】【爱素好古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老子相关成语

言者不知

yán zhě bù zhī

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。出自《老子》。河上公注:“知者贵行不贵言也。驷不及舌,多言多患。”一本作“言者弗知”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

详细解释

众妙之门

zhòng miào zhī mén

通向一切奥妙的大门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一章: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众:一切;妙:玄妙。通向一切奥妙的大门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一章: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
详细解释

小国寡民

xiǎo guó guǎ mín

国家小,人民少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小国。国家小,人民少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小国寡民,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使民重死而

详细解释

疏而不漏

shū ér bù lòu

意思是天道公平,作恶就要受惩罚,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,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。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。出自《老子》。《魏书・任城王传》:“天网恢恢,疏

详细解释

膏烛以明自煎

gāo zhú yǐ míng zì jiān

油脂的烛因能用来照明而受到煎熬。比喻因有才能或特长而招至祸患。出自《老子・上德》:鸣铎以声自毁,膏烛以明自煎,虎豹以文来射。油脂的烛因能用来照明而受到煎熬。比喻因有才

详细解释

得之若惊

dé zhī ruò jīng

形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,患得患失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十三章:宠为上,辱为下,得之若惊。形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,患得患失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三章:宠为上,辱为下,得之若惊。

详细解释

寡信轻诺

guǎ xìn qīng nuò

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,一定很少守信用。出自《老子》六十三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人少守信用。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,一定很少守信用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六十三章

详细解释

不皦不昧

bù jiǎo bù mèi

形容恍恍忽忽,难以捉摸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皦:清白、清晰;昧:糊涂。形容恍恍忽忽,难以捉摸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

详细解释

知白守黑

zhī bái shǒu hēi

意思是对是非黑白,虽然明白,还当保持暗昧,如无所见。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,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。意思

详细解释

被褐怀玉

pī hè huái yù

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。比喻虽是贫寒出身,但有真才实学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第70章。河上公注:“被褐者,薄外;怀玉者,厚内。匿宝藏怀,不以示人也。”一般作谓语、

详细解释

自胜者强

zì shèng zhě qiáng

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刚强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・道德经》第33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自胜:战胜自己;强:刚,强。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刚强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惟施是畏

wéi yǐ shì wèi

最怕的是走斜路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五十三章:使我介然有知,行于大道,惟施是畏。施:通“迤”、“迆”,斜行,这里指斜路。最怕的是走斜路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五十三章:使我介然有知,行于大道,

详细解释

言者弗知

yán zhě fú zhī

见“言者不知”。出自《老子》。河上公注:“知者贵行不贵言也。驷不及舌,多言多患。”一本作“言者弗知”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言者不知”。 复制出处:《

详细解释

俭故能广

jiǎn gù néng guǎng

平素俭省,所以能够富裕。出自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平素俭省,所以能够富裕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:“慈故能勇,俭故能广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

详细解释

虚而不淈

xū ér bù gǔ

比喻越虚心求知,知识就会越渊博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五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虚:空;淈:枯竭。比喻越虚心求知,知识就会越渊博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

详细解释

正复为奇

zhèng fù wéi qí

指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转化,正常可变为奇特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58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正:正常;奇:奇特。指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转

详细解释

知足长乐

zhī zú cháng lè

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长时间觉得满足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四十六章: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长时间觉得满足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四十六章:祸莫大于

详细解释

抱朴寡欲

bào pǔ guǎ yù

守其本真,不为物欲所诱惑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十九章: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抱:保;朴:朴素;寡:少。守其本真,不为物欲所诱惑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九章: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

详细解释

浑俗和光

hún sú hé guāng

比喻不露锋芒,与世无争。也比喻无能,不中用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不露锋芒,与世无争。浑俗:与世俗混同;和光:混合所有光彩。比喻不露锋芒

详细解释

大音希声

dà yīn xī shēng

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。出自《老子》。王弼注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,不可得闻之音也。有声则有分,有分则不宫而商矣。分则不能统众,故有声者非大音也。”一般作宾语、

详细解释

身退功成

shēn tuì gōng chéng

谓功业成就,退隐家园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谓功业成就,退隐家园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功成,名遂,身退,

详细解释

天道好还

tiān dào hǎo huán

旧指恶有恶报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旧指恶有恶报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,其事好还。”用法:

详细解释

祸福相依

huò fú xiāng yī

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,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五十八章。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,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五十八章:“祸兮福之所倚,

详细解释

自伐无功

zì fá wú gōng

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・道经》第24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自伐:自我夸耀;功:功勋。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知足常足

zhī zú cháng zú

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时常觉得满足、快乐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时常觉得满足、快乐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

详细解释

福倚祸伏

fú yǐ huò fú

指福祸互为因果,互相转化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五十八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福祸互为因果,互相转化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五十八章:“祸兮福之所倚;福兮祸之所

详细解释

自是不彰

zì shì bù zhāng

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・道经》第24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自是:自以为是;彰:明晰。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。 复制出处:春秋

详细解释

民不畏威

mín bù wèi wēi

人民不害怕威胁。形容人民的大无畏气概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七十二章: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矣。畏:害怕;威:威胁。人民不害怕威胁。形容人民的大无畏气概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七十二章:民不畏威,则

详细解释

祸福倚伏

huò fú yǐ fú

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。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

详细解释

若烹小鲜

ruò pēng xiǎo xiān

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。煮小鱼,不能多加搅动,多搅则易烂,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。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。出自《老子》。《韩非子・解老》:“治大国而数变法,则

详细解释

大辩若讷

dà biàn ruò nè

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。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,不露锋芒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四十五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沉稳。讷:语言迟钝,不善于讲话。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

详细解释

自知之明

zì zhī zhī míng

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。指对自己的(优)缺点了解得透彻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第33章。一般作宾语,含褒义。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。指对自己的(优)缺点了解得

详细解释

祸莫大于轻敌

huò mò dà yú qīng dí

没有什么比轻视敌人的祸害更大了。多用于警戒人们对自己的对手或敌人,切不可掉以轻心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: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没有什么比轻视敌人的祸害更大了。多

详细解释

长生久视

cháng shēng jiǔ shì

形容长寿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长久活下去。久视:不老,耳目不衰。形容长寿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”用法

详细解释

博者不知

bó zhě bù zhī

无事不知的人不能专精一门学问或技能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81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的学识。博:广。无事不知的人不能专精一门学问或技能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

详细解释

未兆易谋

wèi zhī yì móu

还没露出破绽的时候容易谋划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兆:先兆;谋:谋划。还没露出破绽的时候容易谋划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

详细解释

知足常乐

zhī zú cháng lè

知道满足;就总是快乐。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、地位等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,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知

详细解释

天道无亲

tiān dào wú qīn

谓天道公正,无偏无私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七十九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慨叹等。谓天道公正,无偏无私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七十九章: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”用法:

详细解释

佳兵不祥

jiā bīng bù xiáng

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最好不要用兵。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夫佳兵者,不祥之器,

详细解释

爱素好古

ài sù hào gǔ

指爱好朴质,不趋时尚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 先秦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子曰:‘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窃比于我老彭。’”一般作谓语,指不赶时髦。指爱好朴质,不趋时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