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忧心如焚,肺为之枯干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顺民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比喻句。谓忧心如焚,肺为之枯干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
详细解释
翻倒了鸟窝,打破了鸟蛋。比喻整体毁灭了,各部分都不复存在。亦作“覆巢破卵”、“覆巢倾卵”、“覆巢无完卵”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应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
详细解释
据《吕氏春秋具备》载,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治亶父(今山东省单县),体圣人之化,三年,夜间捕鱼的人能将所得小鱼重归水中。后因以“霄鱼垂化”来称赞官吏的德政。出自据《吕氏春秋
详细解释
额头宽而脸颊瘦。形容脸形上宽下尖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明理》:有丰上杀下,有若水之波,有若山之楫。丰:丰满;上:上部;杀:尖瘦;下:下部。额头宽而脸颊瘦。形容脸形上宽下尖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形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。也比喻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或为害尚轻的小祸害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直谏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形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。也比喻容易
详细解释
指归隐以保全节操。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。亦作“箕山之志”、“箕颍余芳”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求人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人的节操。箕山: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
详细解释
把耳朵捂住偷铃铛;以为自己听不见;别人也不会听见。比喻自欺欺人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自知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掩:遮盖;盗:偷。把耳朵
详细解释
指仁到了极点反而忘掉了仁。比喻事物到达顶点容易被忽略掉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任数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至仁:最大的仁德。指仁到了极点反
详细解释
说的和做的相违背。指言行不一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淫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言行不一。诡:违反,违背。说的和做的相违背。指言行不一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
详细解释
纲;鱼网上的总绳;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。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;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。也比喻条理分明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用民》。汉・郑玄《序》:“举一纲
详细解释
远大的志向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长利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志向。远大的志向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长利》:“与一举则有千里之志
详细解释
指帝王说话算数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重言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言出必行。指帝王说话算数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重言》:“天子
详细解释
指改变风貌习俗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上德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改变习惯。指改变风貌习俗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上德》:“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,此之谓顺情。”
详细解释
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,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自知》: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恐人闻之而夺己
详细解释
见“进退有度”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士容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进退有度”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士容》:“客有见田骈者,被服中法,进退中度,趋翔闲雅
详细解释
形容贪欲没有满足的时候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怀宠》:征敛无期,求索无厌。求:追求;索:搜索;厌:满足。形容贪欲没有满足的时候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怀宠》:征敛无期,求索无厌。例子:《金史
详细解释
从今以后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恃君览・长利》。《旧唐书・卢藏用传》:“而今而后,焚蓍龟,毁律历,废六合,斥五行,浩然清虑,则将奚若?”一般作状语、分句,指从今以后。而
详细解释
挑选士兵,磨利武器。指做好战前准备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孟秋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军事等。士:军士;厉:磨;兵:武器。挑选士兵,磨利武器。指
详细解释
貌似正确的,实际上是错误的。也指是非不分明,模棱两可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察传》:辞多类非而是,多类是而非,是非之径,不可不分。类:类似;是:正确的;非:错误的。貌似正确的,实际上是错误的
详细解释
早晚和季节的变化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今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早晚和季节的变化。早晚和季节的变化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今》
详细解释
用尽智能和力量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本味》相为殚智竭力,犯危行苦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尽心尽力。殚:竭尽。用尽智能和力量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本味》相为殚智竭力,
详细解释
时机不会长久等待。意思是要抓紧时机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首时》:天下再兴,时不久留。时机不会长久等待。意思是要抓紧时机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首时》:天下再兴,时不久留。
详细解释
楚人生长在戎,就要说西戎人的话。比喻客观环境的影响要胜过主观条件与与自然的本能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用众》:戎人生乎戎,长乎戎,而戎言,不知其所受之,楚人生乎楚,长乎楚,而楚言,不知其所
详细解释
指淫靡的音乐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音初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淫靡的音乐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音初》:“世浊则礼烦
详细解释
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高义》:君子之自行也,动必缘义,和必诚义,俗虽谓之穷,通也。缘:顺着,沿着;义:道义。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高
详细解释
原意是说,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,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,这太荒谬了。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荡兵》:夫有以噎死者,欲禁天下之食,悖。原意是说,因
详细解释
明白事理的人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今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有识之士。明白事理的人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今》:“有道之士
详细解释
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知分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五色:指人脸上的神采;无主:无法主宰。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吕
详细解释
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。出自春秋时,宁戚很穷,想见齐桓公而出仕,一天,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,在车下喂牛,“扣牛角疾歌”。桓公闻而赞其为“非常人”,命后车载之,拜
详细解释
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论威》。一般作状语,含褒义,用于书面语。凫:野鸭。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谓祸与福之所从出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慎势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祸与福之所出处。谓祸与福之所从出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慎势》:“故小大
详细解释
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精通》。一般作定语,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。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吕不
详细解释
谓颠倒是非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应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谓颠倒是非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应同》:“父虽亲,以黑为白,子不能从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宾
详细解释
恩泽及于死者。形容恩德深厚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孟冬纪・异用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给人恩惠极大。泽:恩泽;髊:肉未烂尽的骸骨。恩泽及于死者。形容恩德深
详细解释
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论威》。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论威》:“知其不可久处,则知所兔起凫举,死 之地矣。”
详细解释
犹因噎废食。”。出自语出《吕氏春秋・荡兵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犹因噎废食。语本《吕氏春秋荡兵》:“夫有以饐死者,欲禁天下之食,悖。”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比喻大公无私、任人唯贤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任人唯贤。比喻大公无私、任人唯贤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》:
详细解释
尝鼎里一片肉,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今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断全部。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;脔:切成块的肉。尝
详细解释
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不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旧时的新媳妇。烟视:微视;媚行:慢行。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不屈》:
详细解释
指以礼乐教化人民,达到“政简刑清”的统治效果。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察贤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。指以礼乐教化人民,达到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