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演义的相关成语

共 304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三国演义的成语有【听谗惑乱】【屈身守分】【毛发耸然】【蠹政病民】【老弱残兵】【生死不易】【国家大计】【鼓角齐鸣】【避嫌守义】【好谋无断】【摇首顿足】【知遇之感】【运筹决策】【滚鞍下马】【扬武耀威】【昂然而入】【涓埃之功】【勿怠勿忘】【千生万死】【弥天亘地】【四至八道】【招降纳顺】【假途灭虢】【空城计】【股肱心腹】【柔能克刚】【胸怀大志】【养力蓄锐】【山崩地陷】【丁宁告戒】【步罡踏斗】【无用武之地】【万死不辞】【一面之辞】【深虑远议】【疑贰之见】【神鬼难测】【鼠雀之辈】【宝刀未老】【孔孟之道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三国演义相关成语

听谗惑乱

tīng chán huò luàn

形容专门听别人的挑拔,最后把自己也搞糊涂了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八回:绍听谗惑乱,公浸润不行,此明胜也。谗:谗言,挑拨离间的话。形容专门听别人的挑拔,最后把自己也搞糊涂了

详细解释

屈身守分

qū shēn shǒu fèn

形容非常恭敬的样子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五回:屈身守分,以待天时,不可与命争也。屈身:身体弯曲;守分:安分守己。形容非常恭敬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五回

详细解释

毛发耸然

máo fā sǒng rán

见“毛发悚然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十分恐惧。见“毛发悚然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9回:“朵思见之

详细解释

蠹政病民

dù zhèng bìng mín

危害国家和人民。同“蠹国害民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同“祸国殃民”。危害国家和人民。同“蠹国害民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

详细解释

老弱残兵

lǎo ruò cán bīng

军队中年老、体弱、伤残的士兵。指军队中丧失战斗力的部分。也比喻年老体弱、能力很差的人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2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军队中年

详细解释

生死不易

shēng sǐ bù yì

活着还是死了都不改变。形容对理想、情谊等的忠贞不移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多用于感情等。易:改变。活着还是死了都不改变。形容对理想

详细解释

国家大计

guó jiā dà jì

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5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与国有关的事情。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5回

详细解释

鼓角齐鸣

gǔ jiǎo qí míng

战鼓响,号角鸣。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九回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情景。鼓:战鼓;角:古代军队中的乐器,即号角。战

详细解释

避嫌守义

bì xián shǒu yì

避开嫌疑,保守道义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3回。一般作谓语,指人守道义。嫌:嫌疑;守义:保守道义。避开嫌疑,保守道义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

详细解释

好谋无断

hào móu wú duàn

爱用计谋,但缺少决断。形容人空有心计而没有胆略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好:喜爱,喜好;谋:计谋,谋划。爱用计谋,但缺少决

详细解释

摇首顿足

yáo shǒu dùn zú

摇着头,跺着脚。非常懊恼或惋惜的神态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懊悔的神态。摇着头,跺着脚。非常懊恼或惋惜的神态。 复制出处:明

详细解释

知遇之感

zhī yù zhī gǎn

对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感激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对发现人才的人的感激。知遇:得到赏识或重用;感:感激。对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感激。

详细解释

运筹决策

yùn chóu jué cè

筹划情况,拟订作战策略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七回。郑观应《盛世危言・练兵》:“所以当水陆军提督者……犹备有参佐数员,常与运筹决策,以资历练而审机宜。

详细解释

滚鞍下马

gǔn ān xià mǎ

从马上迅速下来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1回。一般作谓语,指下马。从马上迅速下来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1回:“良久,见一员小将,白袍银铠,滚鞍

详细解释

扬武耀威

yáng wǔ yào wēi

见“扬威曜武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扬威曜武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七回:“臣已有退

详细解释

昂然而入

áng rán ér rù

仰头挺胸地走进来。形容态度傲慢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5回。一般作谓语,指人的傲慢态度。仰头挺胸地走进来。形容态度傲慢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

详细解释

涓埃之功

juān āi zhī gōng

比喻很小的功劳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回:恨无涓埃之功,以为进见之礼。涓埃:细小的流水和尘埃;功:功劳。比喻很小的功劳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回:恨无涓埃之功,

详细解释

勿怠勿忘

wù dài wù wàng

告诫不要懈怠,不要忘记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五回。勿:不要;怠:懈怠;忘:忘记。告诫不要懈怠,不要忘记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五回:“卿与丞相从

详细解释

千生万死

qiān shēng wàn sǐ

谓历尽艰险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经历。谓历尽艰险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3回:“吾等千生万死,身冒

详细解释

弥天亘地

mí tiān gèn dì

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。形容数量很多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人或动植物。弥:满;亘:横贯。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。形容数量很

详细解释

四至八道

sì zhì bā dào

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。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旧时地界标志。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。表示四面八方所

详细解释

招降纳顺

zhāo xiáng nà shùn

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、叛变的人扩充势力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招:招引;纳:接纳;顺:归顺。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、叛变

详细解释

假途灭虢

jiǎ tú miè guó

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家。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空城计

kōng chéng jì

指在危急处境下,掩饰空虚,骗过对方的策略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中故事: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,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,诸葛亮无兵迎敌,但沉着镇定,大开城门,自大在城楼上弹琴

详细解释

股肱心腹

gǔ gōng xīn fù

指辅佐帝王的重臣。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助手与亲信。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;心腹:亲信。指辅佐帝王

详细解释

柔能克刚

róu néng kè gāng

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。同“柔能制刚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。同“柔能制刚

详细解释

胸怀大志

xiōng huái dà zhì

胸有远大志向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胸中有远大志向。怀:怀藏。胸有远大志向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一

详细解释

养力蓄锐

yǎng lì xù ruì

保养精神,蓄集锐气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四回:且待半年,养精畜锐,刘表、孙权可一鼓而下也。养:休养;蓄:积蓄;锐:锐气。保养精神,蓄集锐气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

详细解释

山崩地陷

shān bēng dì xiàn

亦作“山崩地塌”。山岳崩倒,大地塌陷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形容声势巨大。亦作“山崩地塌”。山岳崩倒,大地塌陷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丁宁告戒

dīng níng gào jiè

丁宁;再三嘱咐。指一再嘱咐必须引起警觉注意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说话。丁宁;再三嘱咐。指一再嘱咐必须引起警觉注意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步罡踏斗

bù gāng tà dǒu

道士礼拜星宿、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。其步行转折,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,故称。罡,北斗七星之柄。斗,北斗星。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第一○三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迷信等

详细解释

无用武之地

wú yòng wǔ zhī dì

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。比喻无法施展才能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。比喻无法施展才能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

详细解释

万死不辞

wàn sǐ bù cí

即使死一万次也决不推辞。表示愿意拼死效劳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即使死一万次也决不推辞。表示愿意拼死效劳。辞:推辞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一面之辞

yī miàn zhī cí

见“一面之词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五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说话。见“一面之词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五回:“今日若听此一面之

详细解释

深虑远议

shēn lǜ yuǎn yì

深入细致的思考,从长远计议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虑:思考,考虑。深入细致的思考,从长远计议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

详细解释

疑贰之见

yí èr zhī jiàn

指犹豫拿不定主意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将军外托服从之名,内怀疑贰之见,事急而不断,祸至无日矣。疑贰:疑惑,拿不定主意。指犹豫拿不定主意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

详细解释

神鬼难测

shén guǐ nán cè

事情极诡秘,神鬼也难测度。形容谁也推测不出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事物等。测:推测。事情极诡秘,神鬼也难测度。形容谁也推测

详细解释

鼠雀之辈

shǔ què zhī bèi

蔑视他人之词。谓鄙陋卑微之徒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3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口语。蔑视他人之词。谓鄙陋卑微之徒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3

详细解释

宝刀未老

bǎo dāo wèi lǎo

比喻虽然年龄大了;但精神、体力或本领仍不减当年。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比喻老将不减当年勇。比喻虽然年龄大了;但精神、体力或本领仍

详细解释

孔孟之道

kǒng mèng zhī dào

指儒家学说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0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儒家思想。孔:孔子;孟:孟子。指儒家学说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0回:“松

详细解释